世说新语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2:42:44

其中第二次回答是如下的: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袁公说当初他也是这样做的,并问他究竟是“你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父亲”时,他以周公和孔子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的表现为依据推出结论: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好处就是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答: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

附加: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