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如明月,明月逐君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8:35:30
以及 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
出处 作者
感谢!

室思共六首,其中并没有你提及的那两句,这首诗是有人模仿魏晋时代诗人徐斡所作的《室思》写的,《室思》中第三章末四句曰:“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写情缠绵动人,设喻妥帖传神,深受后人赞赏。南朝以来,不断有人模拟这四句的形式进行创作,抒发思妇的相思哀怨之情另外还有:
  思君如清风,晓夜常徘徊~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思君如陇水,长闻鸣咽声~
  思君如回雪,流乱无端绪~
  思君如日月,回环昼夜生~
  思君如明月,明月逐君行~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
  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
  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思君如孤灯,一夜一心死~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其中有些句子流传甚广,被收录于乐府诗《自君之出矣》中,《自君之出矣》基本上都保持着徐干原诗的内容与形式,即形式与内容始终一致,而且大都是五言四句,其首句必述“自君之出矣”,次句须叙一件日常生活之事,后两句则以“思君如××”引出各种喻体。因叙事与设喻不同,使得此类同题诗呈现出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意趣之美。下面结合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简要的赏析:

  颜师伯(南朝·宋)《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芳帷低不举。思君如回雪,流乱无端绪。”这首诗所描写的已不只是单纯的思念,而是女子由于思念时间之长、思念程度之深所形成的心烦意乱的情绪。由于丈夫远出不归,长久的思念折磨着女主人,令她百无意趣。绣帷低垂,却无心挂起。接下来又用回雪来比喻愁思的郁结不解、纷乱无绪。喻体不仅真切,而且兼具意象之美,叹为观止。此外,雪的洁白无瑕也象征了女主人公忠贞不渝的品德。

  范云(南朝·梁)《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秋风时至,北雁南飞,深闺独望,愁思袭上心头。诗人以秋风吹罗帐暗示女子的空闺寂寞,一“咽”字,已现秋风愁煞思妇之状;以蔓草连延来比喻女子的情思没有止境,“绵绵无绝期”。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