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有模糊思维特质的唐诗,并写一赏析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2:41:50
如题.快点.我在考试.找到贴上来也可以.

这是我从资料书上看到得一片具有模糊思维特质的诗
但是赏析什么的我是从网上调来的
【内容】: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集评】
杨慎《词品》卷一云: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亦有出蓝之色。
茅瑛《词的》卷一云:此乐天自谱体也。语甚趣。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云:《花非花》,近刻有作古风者。唐诗《揽香集)中收此。
【评析】:《花非花》是变格的仄韵七绝,他把前二句各分为三三句法。其实是为妓女而作的,“花非花”二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诗《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也是描写这一情况。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资料】: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