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6:46:03
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威胁,很急啊 ,要具体一点,有哪些机遇哪些威胁,请经济学高手指点迷津,高分奖赏啊 。

在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的全球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可谓是机会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家经济将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009年经济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次贷危机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前景将更加暗淡,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发达市场的制造企业将向中国加速转移生产,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也随之迅速提升,这必然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提升。
  另一方面,从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挑战看,中国制造业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等系列挑战:
  (1)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相关部门的外部需求将有所减弱,部分行业产能面临重新调整,从2008年1-9月份我国的制造业出口结构看,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仍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率,然而纺织等劳动密集型或初级加工部门的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2)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与新兴市场国家也有一定差距,根据韩国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07韩中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差距为3.8年,韩中制造公司技术差距最大的是钢铁和纺织业领域,韩国领先中国4.1年,而在电子领域,两国公司之间的差距为3.4年。
  (3)产业集中度不高,组织结构有待于优化。中国制造业企业小而散,经营规模和专业化协作和国际同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实力较弱,缺少参与国际竞争的"航空母舰",使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面临着组织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如集成电路制造装备、轿车制造装备、数据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行业存在严重依赖外部进口行业的组织结构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
  (4)国际经营经验仍存在较大不足,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