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太极拳心得交流,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3:45:35

太极拳以“用意不用力”为主的旧功拳,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健身拳术。但不等于不具有攻防含义,它和其它拳术一样,具有健身防身的双重作用,因此攻与防仍是太极拳运动的核心;是太极拳运动的最高阶段表现形式。所谓攻,就是指太极拳运动员和对方搏斗时,打击对方的活动;防,是指太极拳运动员和对方搏斗时,防御对方的攻击活动。所以太极拳运动,特别是太极推手;就是围绕着各种攻防动作,组成没有固定程序和范畴的搏斗动作。一旦进行实战,除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外,还有打、踢、拿、摔等攻击方法;架、格、闪、挂、扣等防守方法。在攻防过程中,还讲究攻防的战备战术。如“指上打下,声东击西”,“彼实则避之,彼虚则击之”。随机应变,攻防转化自然,运用自如。由此可见攻与防是对立又统一的。进攻、防守、再进攻、再防守,攻中有防、防中寓攻的辩证关系,对提高运动员攻防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开始学太极拳,老师一定教诲要放松,但是因自己思维方式不同,不能很好接受,甚至怀疑太极理论的真实性,往往产生不用力、劲等怎么能把人轻松的扔出去,所以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为了好看而故意摆姿势,从练拳劲路上分析产生了断劲,和外家拳没有什么两样,与健身和技击不利。

首先,学拳开始,动作要规范,每一势要做到位,通过摆好姿势检查脚手是否和身体正中线方向(鼻尖)一致,看能不能产生的合力为原则,通过把脚手骨骼调节顺,便于保持攻防最佳间架。在此基础上注重以外形带动身体转动划圈,注意外三合的协调配合。
其次,当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外三合基本能协调配合后,意念开始以身体带动外形练拳,手臂等上肢意念上要慢于身体,身体通过节节贯穿保持气血传递,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有蠕动感,使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能够转动,手落下时自然松垂,如衣服架上挂了一件服装,袖子下摆自然,如无垠树上挂着三尺罗衣,随风荡漾。手臂上摆时,手指向上,手臂尽量和身体中垂线保持平行,身体以脊柱为轴保持左右对称,上下协调,能通过身体把圆圈转出来,一切动作都是为了转圈,并且通过身体传递,下至脚底甚至穿过地下循环再反传至头顶而完成身体大循环即大周天,有利于气血流畅,能很好的增强人的身体健康,对防身技击更有实效性。
最后人才能在一种自然态中练拳练功,一切功夫都体现在日常练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