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起源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12:24
西方、 中国人文科学起源分别是什么时间?地点,代表人物?

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

西方:
“人文学科”(the humanites)一词源出于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M.T.Cicero, 公元前106—前43)在论述理想的辩论家时所提出的humanitas学说。拉丁语的humanitas有“ 人性”或“人情”的意思,西塞罗用以指一种教育大纲。这个拉丁词后来成为西方文化语言中基本思想观念之一的“人文主义”(humanism)及其相关词汇的辞源。

但拉丁词humanitas又来源于更早的希腊词paideia。paideia则来自希腊词 pais(儿童),它所衍生的拉丁词pasco,意指牧养,使之成长,它成为教育学pedagogy等词的辞源。paideia是对儿童的开化、教化、教育,古希腊罗马人用这个词标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区别,进 而使这个词代表人性教化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内涵又可进一步分析为两个彼此依靠的关联性观念:人性的理想(理念)与教育。经由教育才能使不开化的(野蛮)人臻于人性(文明)的人;或者反过来说,教育是人臻于人性完善的活动。我们应当注意,教育在此作为成就人性的活动享有人生全部活动最高的目的,作为人之为人的理想,没有比这更高的目的了。因此,paideia意义下的教育与近代以来渐趋支配地位的专业—职业教育观念有着深刻重大的区别,后者以获取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实质目的,而这一目的却只是跻身社会谋生发展的手段。

中国:
春秋、战国时代,有两个名称成为了人性向善的典范:君子与士。

君子与士本来都有其周代社会制度的社会角色原型内涵,但春秋时已被升华为人性向善的典范指称。尤其是“君子”一词,直至今日,仍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这一涵义。

应注意的是,人性向善的顶峰,是“圣人”的位置。更应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如同西方基督教那样将事功(凯撒)与至善价值(上帝)并列于两个世界,而是将二者统一于一个世界,因而,作为至善价值体现者的圣人,同时也应是在现实世界中成就最大业绩者。正是这一点,限定了孔子也不敢自称圣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