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课,邓小平理论课本的考试题目: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4:05:00
回答要求:简单归纳,但是要前面详细,但是字数不能太多,要有条理比较好背好理解。
一楼的回答,太长了。再简要一点。

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革命性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一种自我完善。

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
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两层含义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
第一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过渡时期或别的什么社会发展阶段。
第二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程度,即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还不成熟。邓小平把这种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说成是“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事实上的不够格,主要就是指在我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自身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邓小平理论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面,因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落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必须首先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