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这种组织到底是干嘛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9:05:21
这里的七月指的是loveless中的

七月宣传图片 July---(七月):来源于Julius,是为了纪念凯撒皇帝(Julius Caesar )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英语里开始拼为 Julie 后来演变成JUly。 期刊 现代文艺期刊。胡风主编,七月社编辑兼发行。它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民党统治区最早创办的进步文艺刊物,先后出周刊、半月刊两种。周刊于1937年9月11日在上海创刊,至9月25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七月》半月刊在同年10月16日创刊于武汉,篇幅增大,持续较久,第1期为“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特辑”。至1938年7月16日,基本上按期出版3集共18期后,因战火临近武汉,中辍一年,于1939年7月转至重庆继续出版,由半月刊改为月刊。此后因条件困难,每期往往间隔两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问世。1941年9月出版第7集1、2期合刊后,迫于“皖南事变”后日益险恶的形势而停刊。前后4年,共出32期计30册(其中27、28期与31、32期均为合刊)。
  由于《七月》适应民族抗战需要,在“七‧七”事变后及时问世,所以影响较大。冯乃超于1938年初说,当时“除了《七月》和官办的刊物以外,差不多没有刊物了” (《七月》7期)。在半月刊创刊号的《代致辞》中,鲜明地提出了要继承“五四”以来“中国的革命文学”的战斗传统,在抗日战争中肩负起从“意识战线”上提高“民众的情绪和认识”的任务,希望为此作出“艰苦的工作和多方面的努力”。此后4年中刊物的编辑方针和创作倾向,都说明它始终努力在实现这个任务和目标,为民族革命战争作了可贵的贡献。为了密切地配合民族抗日斗争,《七月》注意发表迅速反映现实的多种形式的作品,包括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剧本、文艺专论、译著、绘画、木刻等。还曾于1938年 1月举办过“抗敌木刻画展览会”,以“提高抗敌情绪”。在这些文艺形式中,表现出最生动充沛的生命力,并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重要成就的,首先是诗歌和报告文学作品。
  《七月》从一开始就大力提倡以报告文学反映抗战的现实,在一段时期内,这类作品所占篇幅最多。在《七月》上发表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丘东平、S.M(阿垅)、曹白等。丘东平从1937年底到1938年初接连写出《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认识了这样的敌人》等作品,及时而具体地展现了上海、江苏一带战争的画幅。阿垅的《闸北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