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和恒星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5:23:42
宇宙中有几亿亿亿颗的恒星,想想看,连几百亿光年之外的恒星地球上都能看见,那么在这几百亿光年之间的空间应该有太多太多的恒星光芒照耀到地球上,那么我们看到的太空应该是布满密密麻麻的亮点才对,而且恒星之间应该没有任何空隙,全是白色的亮光,这么多的恒星应该将整个太空照得通亮才对,为什么又不是这样?

实际上宇宙中恒星的分布是非常稀疏的,我们太阳系处在比较密集的银河系里面,但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都有4.2光年,如果按比例把太阳缩小到一粒砂那么大,另一粒砂离它还有几十公里。

晴朗的夜空里人的肉眼能够看到的星星大概只有3、4千。显然这么少的星星不可能塞满天空。
如果用一个普通的望远镜能够看到的大概有2万颗,高级天文望远镜看的更多,但并不代表用高级望远镜看天空是一片连成面的星星,因为用望远镜看的时候星星被放大的同时天空也被放大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时,字跟空白的纸都被放大了,因此你看到的字之间的间距反而比不用放大镜看更大。

另外,我们所看到的恒星全部都是我们所处在的这个银河系内的(我们银河系的直径10万光年)。银河系以外是跟我们的银河系类似的河外星系。最近的也有200多万光年。由于距离很远,我们目前没有能力单独观察河外星系上面的单个恒星,哪怕用最高级的望远镜观看河外星系也只能是一片美丽的雾状结构。

呃...这个问题可以打个比方,漆黑的夜晚,在野外没有任何人造光源,相距十几公里的人互相拿电筒照射,对方是看不到的。

宇宙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恒星的尺度与其相比就很小了,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自然就很大,就是说它们都是很分散地分布的。而且恒星发出的光是一种能量,随着传递过程中遇到的星体障碍会逐渐损失,最后能到达地球的也是很小的一部分。
在地球上能接收来自上百亿年之外的恒星的信息是依靠哈勃望远镜这样的空间望远镜,它们口径巨大,处于大气层外的空间轨道,所拍摄的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宁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因此可以拍摄到距离地球遥远的恒星和星系。这些是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直接观测到的。

第一,因为宇宙中现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恒星的能量总和还不够照亮整个宇宙,第二,那些我们至今还无法观测到的恒星离我们太遥远,那么它的光还未到达,所以不能照亮整个宇宙

光传递损失能量!

自然科学研究天体只用光是不科学的,君不见地球上的“海市蜃楼”吗。

回答者:神童老翁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