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苏轼江城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20:34:07
词有定格,江城子的定格应是以下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照理说,下阙第2句应是“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为什么秦观的《江城子》下阙第2句却是“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其他文人的江城子也都是“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可是秦观的偏不同,还有一首秦观的《江城子》也是。为什么?

有些词有好几种词谱,所以有所不同。
。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按曲作词,而不需要 照样填词. 至于后世某些词调,那又是另一种情况. 词人创造一种词调,后人跟着填词. 词牌是越来越多的。有些词牌是后起的,那只能拿较晚的作品作为样品。
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 别体. 词中本来就是律句占优势;有些词的拗句又常常被后代词人改为律句。例如《菩萨蛮》前后阕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为"平 平仄仄平"。有些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在开始的时 期就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所以后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说来,小令的格 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我们研究词律的时候,既要仔细考究 它的规则,又要知道它的变化。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对的。

词的平仄不需要完全依照定格吧
因此才产生了变格 有的变格与定格甚至有很大差别
这个可能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