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 杜甫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1:01:29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这两句我不太理解,如更闻是什么意思呢?

不要拷贝的!
zhu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是杜诗中的一句。我觉得用这句来形容他的一生,不为过。
提起杜甫,就想起一个瘦骨嶙峋的夫子来。这位杜诗人,一步一忧,每饭必愁。穷其一生追求着,渴望着,结果却是一生的忧思悲愁,艰难困苦。虽然后人常乐于称道他的什么“三别”“三吏”,以及说李白诗如《庄子》,他的诗如《史记》。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印象中,那些近经不叛道的人很推崇他,称他为诗圣,情圣。说实话这“圣”很崇高,所谓的圣人,老子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他的忧患意识倒是很接近。感时伤乱,忧黎民。但终身抱负难展,郁郁不欢。
想起那些封为“圣”的人,好像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想当初孔老夫子被困的种种难堪,将“大学”发扬光大的朱夫子不得志的种种,都是苦哈哈的。似乎这些困苦是成为圣人们的历炼。
杜甫与李白同时代,小李白十几岁。李白诗歌的飘逸洒脱与杜甫的深沉伤悲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杜甫当初并非如此,记得他初识李白时,很不解李白,有诗道: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时的他豪情壮志,对未来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慨。经历屡次不第和国家动乱后,才成为郁郁寡欢的样子。如若当初不会进士不第,有人赏识,他会是怎样一个杜诗人呢?
怀才不遇的他为君忧,总希望能为君尽忠;为民忧,希望为黎民谋利。命运却让他要成为一个伤乱时期的诗人。让他的诗歌记载下那时事,那时情。
于是,为国为君效力,悲与伤的情愫动人地写下来了。
从他的诗中可知道,他曾认为自己:勤奋读书过万卷,下笔有如神助。作赋可与杨雄匹敌,作诗堪比曹植,是个应居重要位置的人。他能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比尧舜时期还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健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只可惜无人认可他的这番自诩,仕途颇为不佳。再加之两次进士不第,奈何?
他悲,他等。当他得知一位绝代佳人幽居深山的遭遇时,同为天涯沦落人之感油然而生。他怜惜绝代佳人,怜惜自己满腹才华,在一种隐隐的触痛中,道出双关语般的“在山泉水清”不愿“出山泉水浊”的品质。为佳人,为自己。
他渐渐理解李白何以痛饮狂歌了。但性格使然的他不会洒脱,而是沉浸在步步忧愁和悲伤的情怀中不能自拔。写出的诗,道出的范围很广,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