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9:17:11
产生了什么影响

1、进化论的中国进化

1895年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严复发表<原强>,达尔文进化论自此传入中国。该文首创 “物竞天择”一词,流传中又加上“适者生存”,共八字,成为进化论在汉语语境中的基本定义。三年后再作<天演论>,举国震动。 <天演论>号称译作,但显然背离了原著。原作者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以“达尔文斗犬”著称,书名直译<进化论与伦理学>。同样将进化论扩展到社会,赫氏认为人类已经进化到伦理竞争的层次,不再适用低等生物弱肉强食的法...

《天演论》与《物种起源》
19世纪末的中国,正当战争屡屡失败、改革无功而返之际。1894年,甲午战败,曾长期在海军任职的学者严复“想唤起改变贫穷落后的觉悟”,于是第二年便提笔翻译《天演论》(原作者赫胥黎为达尔文学说的积极支持者)。
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学系教授龙漫远认为,赫胥黎在书里,意在用《物种起源》里面的一般规律、用“进化”这个科学观点解释人的事情,解释社会问题。这种功能,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里是找不到的。严复在译作中作了大量批注,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努力鼓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这位翻译家留给后世最著名的格言。吊诡的是,据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的博士生林垚介绍,在原著中,赫胥黎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持批判态度,但译作却变成了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
《天演论》在1898年出版后一纸风行。当年刚满17岁的中学生鲁迅,特意花了500文钱买回这本书,觉得很新鲜,一口气读了下去。同样受到进化论思想影响的,还有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而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界人士对于进化论精神在社会问题上的应用,更是乐此不疲。《天演论》风头太盛,以至于20年后,当《物种起源》终于被翻译到中国时,影响力反而大不如前者。
经由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等社会事件,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直随着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努力而流传。

2、影响:

进化论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彻底打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谎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深深地影响了封建社会改良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