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一直在进行着剧烈的核聚变反应,其自身是否有控制反应规模的机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6:59:35
没有的话,为什么太阳没有像氢弹一样爆炸破碎?为什么没有忽冷忽热——即反应规模忽大忽小?
谢谢ZHJBSS的回答。如果有一个小小的反应规模扩大,即会导致太阳温度升高一点?然后导致热运动增强一点?然后导致原子核接触的频率高一点?然后反应进一步扩大一点?是不是形成正反馈了?

多谢zhjbss的再次补充,热运动增强为什么分子相碰的机率降低了?运动速率或频率增加,单位时间内就会在更多的空间出现,增加了相碰的机会吧?

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即为分子撞击增加,但这不是热运动增加引起的,而是外界对其做功,压缩了它的体积引起的。

同样的体积,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了,不是说明撞击增多了吗?

没有的。怎会有呢?

氢弹在一瞬间爆炸完毕。

一瞬间爆炸完毕需要所有的原子核都能在一瞬间和其他原子核发生接触,太阳燃烧的能量使物质产生非常高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这使得原子核之间接触的几率下降,减慢了太阳反应的速度。 因为太阳的温度恒定,分子热运动烈度保持均衡,太阳反应的速度就保持稳定。

太阳是高温气体物质,原子核之间接触的几率很低。而氢弹是固体或液体,在常温或低温下靠突然的裂变压缩引爆(氢弹爆炸先需要引爆一个原子弹),原子核之间接触的几率要大得多 。

太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高,原子核间接触的几率就越低。 即反应进一步扩大,如果温度明显提高,反应的速率也相对降低。

核电厂相比太阳这么小规模的核反应堆的反应速率之所以会这么慢,是因为它是由人为实时监控的,它反应的速率由镉棒插入的长度决定。镉棒插入深一些,反应速率就快一些。

所以,核反应堆有时反应快了一些时,技术人员就把它拔出一些;而当反应速率慢了一些,供电量不太足时,技术人员就把镉棒插入一些。

如果核电厂没人在监控,那么很容易会发生爆炸(核爆炸)的。

在通常的直觉上,的确很容易会想到这样:“分子热运动剧烈了,分子的运动速率就加快了,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也增加了,所以分子间相互碰撞的几率也增大了。”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个物理学知识在现在的高中就有。就是我们怎么解释气体的密度增加,其压强也增大了呢?

就是,这样的——在一密闭容器内(可以想像到气球、罐子、针筒等等),其气体密度增加,分子间在单位时间内相互碰撞的几率就增加,所以气体压强就增大。 要注意,分子热运动是无时无刻在进行的,按照现在的认识,除非是温度降到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在这个温度下,物体没有内能,分子热运动停止),不然分子热运动不会停止。例如把一张黑色的纸板贴在白墙上,过几年后白墙都变黑了,这就是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果。

所以,其实温度明显升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分子运动的速率也增大,可是气体分子密度也减小了(即分子的平均间距增大),分子间相互碰撞的几率也就减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