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战国策》等史书会有错误之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3:19:31

那还学什么呢

1.《史记》中有司马迁大量的评论,这些都是他个人的看法,未必客观,不可全部接受。
2.《史记》中引用的史料本身就有自相矛盾之处,比如在《秦本纪》中提到“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在《秦始皇本纪》中提到“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这两篇都说明了嬴政是秦庄襄王的儿子,然而《吕不韦列传》中却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那末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司马迁没有下结论,只是把两个版本都保留下来了。
3.关于三皇五帝的描述多为神话传说,对一些勇将、力士的描写,多有夸张,这点需要注意。
4.司马迁接触到的史料可能本身就有错的,或者不客观的。

学习历史当然不是为了记住一些年号和名字,而是要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因此不必太过深究,无须务于精熟,观其大略即可。况且这两部书上大部分是正确的

没有一部史书是100%对的

学什么?
亏你敢问这话。
想想司马迁这些人,就算是受尽侮辱也要把千秋史话写下来,何其不易,高山仰止啊。
你就不见这里面人物的精神么?
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光明磊落的人生...史书上最可贵的是什么?精神!中华民族勤劳善良不屈不挠的精神!
假如你去问蒙古牧民,你是谁的后代啊?人家一定会拍着胸脯自豪的跟你讲:“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告诉你,我们这些人是炎黄子孙,是尧舜禹老子孔子孟子孙武子韩非子的子孙,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岳飞、文天祥、夏完淳、郑和、李时珍这些人的子孙。
我们身上流淌着几千年来祖先们勤劳智慧、淳朴善良、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自豪的血。
我们是龙的传人!是黄河长江的儿女!我们的脊梁叫长城!
而让我们自豪无比的,正是这些千秋史笔所记载的文明。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相提并论,想想四大文明古国的另外三国,有哪一个的文明是连续不断的?唯有我们中国,绵延数千年,星火相传,中间经历多少次危急存亡的关头,我们的祖先都坚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