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试问卷帘人”中“卷帘人”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0:05:03

一个卷帘的侍女,也是李清照自己内心中的影子

  指的是诗人自己。
  “卷帘人”一说是侍女;一说是词人丈夫;一说她自己. 仔细读过古人的诗和李清照的词,可以明白,“卷帘人”非侍女,也非词人丈夫赵明诚,而是她自己. 就拿唐诗来说,描写卷帘者的基本上都是诗人自己,或者诗歌中的主人公,而且指诗人自己的最多.极少有指侍女或者其他人的。
  有诗为证:除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之外,“卷帘人”还有其他词人多次使用,均应理解为词人自己. 辛弃疾《生查子》: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王珪《临江仙》:帘外东风吹断梦,卷帘人探春还.一枝疏影动檐间.鸳鸯□瓦冷,霜月堕栏干. 朱涣《虞美人》:卷帘人出身如燕.烛底粉妆明艳.羯鼓初催按六么.无限春娇都上、舞裙腰.画堂深窈亲曾见.宛转楚波如怨.小立花心曲未终.一把柳丝无力、倚东风. 张枢《瑞鹤仙》: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风光又能几.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吟边眼底.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桥流水. 另外,对比李清照唐朝韩偓的《懒起》,可以推测《如梦令》也许源于唐朝韩偓《懒起》后半首的诗意,而韩偓《懒起》中完成卷帘动作的人就似乎诗歌中的主人公.那么,“卷帘人”的所指应该也是相同的.再说和李清照同时代的词人词中的“卷帘人”指的都是词人自己,那么惟一李清照指的不是自己,也说不过去。

结合后文“却道海棠依旧”,可以知道她想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怎么样了?”
这位“卷帘人”(也就是李清照的丫鬟)回答说“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跌宕起伏,在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伤春情怀之余,也显示出宋词的魅力和作者的才华。

是给她卷起帘子的人
这里指的是她的丫鬟

侍女,七年级语文课本上有

李清照有句“试问卷帘人”,请问她想问什么? 1.人闲()()落,夜静春山空.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3.试问卷帘人,却道()()依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翻译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李清照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与的哪句杜牧的名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是“卷帘人”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的作者是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哈尔滨哪里有卖紫菜卷饭的卷帘啊 哈尔滨哪里有卖紫菜卷饭的卷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