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感”太强怎么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4:27:33
对与己有关无关的非“正义”事件都充满怨恨,导致头疼,就像脑充血,怎么办

两种,一种是你还年轻的话,早些找心理医生,让他帮你梳理情绪
另一种,已经定型,那没办法,你早晚被中国社会气死,啊,对了,有办法,去冰岛这类小国家定居吧...

楼主也许是愤青吧。当警察倒很适合你,这年头太正义,下场会很惨,一堆人整不死你。

其实是你适应力差的表现。

而且说明楼主的“黑白理论”比较严重,即非好即坏,非正义即邪恶。

这些是成长中常见的问题,本质在于自身成长,对自己和周围的食物接纳,和平相处。

哦.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
自恋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

自我为中心.狂妄自大.

药方.你需要叛逆.改换信仰.

心胸狭隘的缘故.通常是因为信仰了心胸狭隘的东西.比如伊斯兰教义.

⑶受到西方文化诸如追求自我,追求人格独立,民主平等尊重等思想影响,处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之中。
F的父母都是很自恋的人。

他们行为的目的想要表明:看,我是多么合格的人。社会文化的过份要求导致了自身的异化,它将人推向非常次要的地位,将对他人的关爱演变为对人的践踏。

按照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这种以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在道德发展水平中只能算作是虚假的利他行为。
其一,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神性自我”的社会期待,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要求,使具有“自我神性”的权威者成为强而有力的父亲形像。这种人文氛围导致了人们的无所不能感和权威崇拜的行为模式。而无所不能和权威崇拜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重要特征。

其二,儒家“人人一体”“天人一体”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模式,对个体缺乏承诺,导致了个体的衰弱感以及对依赖的需要。但是对依赖过份的需要会导致焦虑,而将他人当作一个“自我客体”、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来依赖则缓解了这种焦虑。这构成的自恋者的核心病理。

其三,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予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己”为出发点的认知他人的方式,缺乏站在与“己”不同的他人角度认识他人的能力,因而,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带来对他人共情的理解。而缺乏共情能力是自恋者的主要匮乏。

其四,儒家“修齐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