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要用老眼光看事的古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8:30:15
帮帮忙!一篇就行!

这种文章很多,《三国志》里面写吕蒙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另外《鲁施氏有二子》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此外,韩非子《五蠹》中也有这方面的描写: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工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其实说到不要用老眼光看事,描写最精彩,论据最充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商君书·更法》,以下是全文,你可以看一下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
  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
  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
  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
  之虑者,必见訾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
  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
  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