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09年6月4日版的《南方周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2:41:28
该版报纸里有一篇写日本人眼中的美学之类的,文章中提及一日本老作家写了一系列的关于各方面的美学之类的文章。全篇篇幅不是很大,应该是在副刊。看过的报纸恰好少了那一页,我想知道那个日本老作家叫什么名字以及文中提及他的著作。

日本的形或型
  作者: 李长声
  2009-06-04
  南方周末

  ■日下漫记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但与其说日本人赞赏它的高,不如说更喜爱它的“形”,从哪里看它都是个近乎完整的圆锥形。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姿,描绘它颇难,画家在色彩上别出心裁,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便画出一座红山峰。独具形状的富士山无须借景,从温泉旅馆的窗口远眺就足以相看两不厌。日本人攀登它,并非爬上去“然后小陵丘”(曹植诗),而是为一种土俗信仰。诸侯割据的年代,织田信长要统一天下,筑安土城,修五层七重的“天守阁”(城门楼),才有点登高望远的意思。欣赏日本式风景,需要坐下来平视,这种审美意识来自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含了些禅意。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大小十五块石头,怎么看也不能一览无遗,若登高俯视则尽收眼底,人就会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胸怀也说不定。

  在我们的印象里,日本人讲究形式,简直讲究得做作而令人厌烦。作为传统表演艺术的术语,“型”就是我们京剧中所谓程式。他们追求中规中矩,往往也流于形式。哈腰撅腚地行礼,我们看不惯,说得好听点,是他们礼多,说得难听就是虚。我一向很怵头茶道、香道的“作法”,跪坐在榻榻米上,挺直了腰板,真想瘫倒如泥,虽然中国有一句老话,站如松、坐如钟什么的。能剧的过程、插花的结果、剑道的招式、敬语的说法及国民的品性,都具有形或型,成形而定型。“形”或“型”是日本文化的关键词,保护这些也就保护着传统。

  日本的形或型,好些都非常美。譬如庭园“枯山水”,只是用沙和石,布置有致,像公案一样令人费寻思。菜肴、糕点,形与色都美得令人不忍下口,大有买椟还珠之惑。包一个包袱,我们只要把零散的东西大一统就行了,而日本包裹也包得有形,充当装束的一部分,袅娜走路。常说日本人热爱自然,其实他们更喜好加过工的自然,看人家院子里的树木,修剪成千姿百态。不过,从有形到无形,从万变到不变,日本美的真髓是难以捉摸的幽玄。

  司马辽太郎卒于1996年。他以历史小说闻名于世,但晚年不再写小说,专心写随笔。自1986年在《文艺春秋》杂志上连载,结集为《这个国的形》,死后印行第六册。建筑、室内装饰或家具,日本人所好被译成别的形,从而具有普遍性,这种事,司马认为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