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县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3:55:39

东平,古称东原。唐虞夏商时期属徐州。“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
  西周,境内置须句、鄣、宿等诸侯国。春秋,须句属鲁;鄣属齐;宿属宋。战国时,鄣、宿为齐无盐邑。
  秦代,始设须昌县(治今埠子坡)、无盐县(治今无盐村)、张县(治今霍庄),属薛郡。
  西汉,增置富城、章县,与无盐县先后属梁国、济东国、大河郡、东平国(国治无盐县宿城。)须昌、寿良二县时属东郡。
  东汉,须昌、无盐、寿张、富城、章县同属东平国。
  三国魏,撤章县,另四县沿属东平国(治迁寿张县治霍庄)。
  西晋,东平国治迁须昌城。东晋,改东平国为东平郡(郡治宿城)。晋代境内四县沿袭。
  南北朝,隶属未变。南朝宋,撤富城,北魏又复置。至北齐,富城县废制,无盐并入须昌县(治迁宿城)。北周,境内须昌、寿张二县属鲁州。
  隋代,寿张县治寿张集,属济北郡。596年(隋开皇十六年),须昌县迁回原治;就原无盐县境置宿城县(治宿城)。此须昌、宿城二县属郓州(州治郓城)。
  唐代,须昌、宿城县与寿张县同属郓州(州治迁须昌)。郓州先后为平卢、天平军节度使治。627年(唐贞观元年),宿城并入须昌县。707年(景龙元年),复置宿城县。788年(贞元四年),宿城县改名东平县,与须昌同附郡郭,此为东平县名之始。830年(太和四年),改东平县为天平县。832年(太和六年),撤天平县并入须昌县。
  五代,须昌、寿张县沿属郓州。923年(后唐同光元年),改须昌为须城县。
  宋代,隶属沿袭五代。997年(宋至道三年),置京东西路安抚使于郓州(须城)。1000年(咸平三年),河决郓州,州城浸没,遂移州、县城于五陵山前五里平原处(今州城)。1119年(宣和元年),改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
  金代,1128年(金天会六年,)立刘豫为“大齐”帝,先治大名,后迁须城伪称东京。并以须城为山东西路首邑。境内须城、寿张县仍属东平府(治须城)。
  元代,须城、寿张二县属东平路,须城为路城。
  明代初年,须城为东平府治,寿张沿属。1370年(明洪武三年),寿张县分并须城、阳谷县。1375年(洪武八年),东平府降为州,同年撤须城县并入东平州,属济宁府。1380年(洪武十三年),复置寿张县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