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即一部中国现代化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4:31:18
是考试题目,希望能有详细点的答案,大约500字左右!万分感谢!如果有满意答案,会提高悬赏分!

一部近现代史给中国人留下刻骨铭心的痛苦教训,即落后就要挨打。这至今仍然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五四时期鲁迅就说过:“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毛泽东也以耐人寻味的警语提出中国的“球籍”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深刻总结近现代中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他特有的明快语言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从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业,开辟了中华民族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富强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的落后也就在封建专制与民族之间的互相争斗中沿革旧制,被长期的传统文化所桎梏,终致亡国亡族之危矣。从现代历史来看,一个国家的落后首先是文化思想落后,而再致于必定政治落后的。中国的历史便如此,传统观念自视文明古国,天下中心,发达优越胜于异邦。周边国家乃“蛮、狄、夷、戎”,亦为宗藩隶属关系了。中国是“天下共主”,“德化蛮夷”,“涵养四方”,藩属国要来朝贡,立新国王还得经由中国皇帝册封。这就是说古代中国从不知道有西方外交概念的现代意识观点(闭关锁国而致,甚至连世界与西方都真弄不懂的),当然也就没有专门办理外交的政府职能机构,以依传统观念关系只有宗主对藩属的管理(称理藩院),所谓理藩即外交也落后了一个社会时代。乾隆朝英国使臣不辞辛劳万里来奔祝贺中皇八十大寿时,却闹出了君臣跪叩礼节争执的笑话,也显见到中西方思想与文化的差距。这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不敢开放的政策,把西方世界完全置之度外了,东西方文化思想无法交流而又腐败无能,造成国民愚昧无知终致民族落后挨打。

进入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一方面不得不与英、法等国打交道,另一方面却思想观念和政体并未能有任何改变,还不知道要如何去应对适从变化的局势要求,却吃败仗亦不屑与西方社会“外交”,仍视列强乃狄夷,竟然把中外交涉这种最重要的国家政治权力大事,都由地方代行处理。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外交活动遽增,清政府初以地方事务先期让五口处理,后才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因五口位于南方以广东省多为交涉地,所以开始就由两广总督兼任),传统体制终于打开了一个小缝隙。而随着上海口岸的开发形成外交活动重心北移,五口通商大臣又改由江苏巡抚或两江总督兼任。设五口通商大臣其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