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红领巾教学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9:25:32
如题

“红领巾”教学法
指解放初期,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一译普希金娜)在北师大附中指导讲授《红领巾》一课时所运用的教学法。前苏联中小学语文是分俄语和文学两科的。普希金的“红领巾”教学法实质上是苏联文学课通行的教学法。后来又引进了谢皮耶娃的“文艺作品教学”程序。它有八个环节,即启发工作,阅读课文、读后谈话、逐段阅读分析、编写段落大意、复习阅读、复述和创造性讲述、结束谈话。这一模式,通常称为“讲读法”,很快风靡全国,但出现了机械模仿、公式化、形式主义倾向,如作者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烦琐讲解分析的套路。
当时的《苏联中学文学教学大纲》对于分析一篇文学作品规定,必须要有介绍作家和作品的时代背景、阅读、分析、结束、复习等严格的“五个步骤”。它特别强调,所谓“分析”,即通过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来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是使学生逐步深入领会作品的重要手段。”因此,它也就构成讲读课的核心内容。它的这些规定,在1956年中学分科实验时,基本照搬,形成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通行的现代文教学模式,
它基本上属于凯模式的变式,就教学模式论来说,基本上属于以认知论为基础的系统学习模式,常规程序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其基本要素有:①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②初读(或范读)课文,讲解生字词;③分析课文,即教师串讲,一般是分析结构、段落层次、大意,这是教学也是一般听课、评课的重头戏;④总结中心思想;⑤总结写作特点;⑥课堂练习或布置作业。

上述只是大概,粗线条勾勒,相信大家已经能感受得到西方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巨大影响。我们在教育中出现了那么多问题,恰恰是盲目移植“南橘北枳”的教育理论而又消化不良的结果!对于一座破烂屋子的修修补补已无任何意义。中国教育(特别是人文学科)必须立足于中国的传统和实际,从根本上重新建构极具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