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主义公平应着重解决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8:22:08

公平指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方面。经济公平即:经济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的对称性,也就是说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要求获得相同的回报。由于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法律、政策的缺失或不当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其投入与回报的对应性被打破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现象。如何改善这种状况,社会公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的社会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包括行业、地区、和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的合理化。公平要求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力、机会和效果等方面平等、合理,又主要体现在经济资源和经济成果的占有上。

  从行业看:垄断行业凭借其占有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整个行业成员收入远远超过非垄断行业,如,邮政、电讯、民航、金融和保险等。部分基础性行业和公益性行业等非盈利单位却成了高盈利单位,如,医院、教育、文化和公路管理等,自然其员工收入也较高。中央、省属单位从业人员收入好于县、乡。忽略统计数据不计,单从现象就可见一斑,那个单位的办公楼气派,谁家的家居环境好,消费高档,子女自费留学的多便一目了然。而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行业的工人人均收入不到垄断行业的三分之一,不到基础性行业、公益性行业的三分之二,农民收入则更低。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是由工人和农民创造的,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却处在社会经济的最底层,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将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降低,个人收入差距较大;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经济差距也很明显,这些差距除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因素、文化背景等不可分配资源外,是由可分配资源为了某种发展需要在分配过程中形成的,并非完全由这些地区的人们创造。前几年,在国家阶梯型发展战略指导下,产生了一系列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的优惠政策,其发展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经济资源以及超经济的政治、法律资源。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内陆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这里有部分经济要素、资源质量较差,发展观念落后和自我积累较低的因素,但与可分配资源流向沿海和政策倾向东部不无关系。

  从阶层看: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部门、单位的劳动者的收入处于最底层;公权部门一般工作者处于中层;私有资本所有者、经理人、食利者和灰色公权者处于最高层,并且差距不断扩大。据资料反映我国百分之十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