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中山舰事件”的时候,周恩来在哪?在干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4:31:31
1926年“中山舰事件”的时候,周恩来在哪?在干什么?

周恩来1924年7月离开了西欧,途经苏联返回中国。此时,孙中山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主张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由季米特洛夫的推荐,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为戴季陶),开始了其在黄埔军校的两年生活。到达黄埔军校两个月后继任政治部主任,主持建立主要由共产党骨干组成的“叶挺独立团”。1925年2月、10月,与蒋介石等一起组织领导了第一、二次东征,期间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副党代表,被授予少将军衔。期间1925年与邓颖超结婚。

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周恩来从包惠僧那里得知了消息,当即赶到蒋介石的临时指挥所———造币厂去询问详情。到了那里,作为一名高级军官,他却受到了极其粗暴的待遇,带去的四个卫兵都被缴了械,他本人遭到软禁。蒋介石信口雌黄,一口咬定中山舰事件乃是一起针对他个人的“阴谋”,并且强硬地要求周交出黄埔军校中共产党员的名单,遭到周的拒绝。但是此时右倾路线占上风的中央领导班子的影响下,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失去了与蒋介石武装抗衡的有利时机。就这样,250余名公开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周恩来也被免去第一军副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周辞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后,在年底转往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中山舰事件”发生之前,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地位非同一般,由他执掌的政治部和教练部、教育部并称为黄埔“三大支柱”,并担任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山舰事件发生后 周恩来曾遭到蒋介石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