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贪嗔痴慢疑就能明心见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39:53
除贪嗔痴慢疑就能明心见性吗?除贪,就是对一切都不执取,不为外境所动,不存贪心。嗔就是不发怒,不生气,别人骂我打我,我心境都不为所动。爱打随他打。不愚痴,不傲慢。这样就能明心见性?心止既是佛吗?这样有点像傻子!傻子是不是就是明心见性了呢?五神通本来就是我们所有的吗?只是我们不能明心见性所以没有打开五神通的钥匙?我偶闻佛法,心中疑惑,望哪位法师可以帮我解惑!

哈哈……看了版主,觉得有点主次颠倒的感觉,我问你哦,禅宗很多人说,念佛者谁?其实这种参话头很无聊,还不如直指吧,你的心就是佛。怎么说?
你爹说饿了,要你帮他拿碗饭过来,你绝对不会倒杯水;渴了,你绝对不会拿饼干来,对吧~好
到底是什么作用呢?其实就是你的佛性。我在禅定的时候才发现的。这个心也就是佛性,也就是成佛的种子,但是众生心性如同猴子一般,一刻都不能安稳,所以你的心还会一会儿想东想西,但是起码你可以知道你在想什么了,而不会迷。

明心见性之后,才开始对所有执着的放弃,一直到彻悟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对于生死大彻大悟。逐渐放弃所有的对立,一切都是空。一直到八地菩萨未到地。

之后便是第二关,当“有”你认为空,那么你还执着于一个空,此时尚且是罗汉,当你对“空”这个概念也放弃时,对“不执著”也不执著的时候,“什么都没有”都没有了的时候,你就大乘了~(本人还未到第二关,只是听大德所说)

千万不要求神通,一旦求神通,你就连空都达不到了,更何况更加高的层次呢?

另一个疑问,你说像傻子是么?其实,当你进入明心见性的状态时,你对周围发生地事情都知道,但是你的心里没有任何的想法,这个时候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得,因为你的不执著,几乎都没有意义了(中国古代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也就是“了了分明”但是又“无取无舍”

你所使用的词语都对.就是理解的不对.
消灭烦恼.不是你说的那么容易.你说的是表面现象.不是内心的根源.

佛教是修心的.戒律等行为.也是为了修心.要从心地的根本上下功夫.
如果没有戒律等行为上的修行.也就无法达到修心的目的.
戒定慧等.都是方法.不是目的.

有基督徒说.佛教是通过行为得救.这实际是不懂佛教.
基督教如果没有爱人如己的行为.实际也是不能得救的.

现在出现了一些基督教某些教派.认为只要信耶酥就得救.而不需要行善.
这是不符合圣经雅各书的.

这些教派.由于不注意善行.去随意的攻击其他宗教.导致宗教之间关系很不好.
而佛教徒看到这些教派的这些观点.误认为基督教是错的.导致关系更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