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坚的历史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3:52:57
刘伯坚是我党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奠定了我党在西北军中的长期影响,在我党的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想知道,历届中央军委、中央领导人、开国元勋们是如何评价刘伯坚的。

我帮你查到了周恩来总理对刘伯坚的评价:

  1935年3月4日,刘伯坚在突围时负伤被俘。因国民党政府对他定了5万银元的赏格,并将照片发到各“围剿”部队,他马上被认出。粤军一些军官自称“爱惜人才”,劝他暂时办个脱党手续,便可获得自由。刘伯坚却宣传自己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仰不可动摇,使这些人带着叹息和钦佩之感而退。刘伯坚的一些亲属得知消息后,想找过去与他有交情的国民党西北系的要人冯玉祥、于右任、邓宝珊等营救,刘伯坚去信坚决反对,说自己与他们感情虽好,却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如果去求他们说情,便是“丧失革命者的人格”。

  广东军阀为了炫耀所谓胜利,故意押着负伤带镣的刘伯坚,在大庾县最繁华的青菜街(如今改称建国路)走过示众。刘伯坚气宇轩昂,使路旁的人们敬佩不已。回到牢中,他写下著名的《带镣行》和长诗《移狱》,并写了几封充满感情的家书。临刑前一刻,他还给妻子王叔振留下一信,里面说:“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尽一切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 可惜的是,他挚爱的夫人也牺牲于闽西游击区,不能看到这些信件。翌年末西安事变时,王叔振的嫂子凤笙将刘伯坚的儿子刘虎生连同几封遗书交给周恩来。周恩来对此一直缅怀不忘,直至60年代还介绍说:“这些遗作,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里流血牺牲的烈士给他的亲人的最完整的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