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宦官当道”是否都是《永乐帝》时期埋下的种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1:51:49

基本同意楼上的意见。再补充两句。“宦官当道”历代都有,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明朝而论,造成后来的宦官当权越演越烈的局面,则不能不说永乐帝是罪魁。
当初明太祖打下天下后,看到了历朝历代宦官干政对国家政权的危害,因此他很想割除这一毒瘤以求皇权长治久安,他除了颁布一些禁令外,还曾立下铁牌,明令禁止太监干政,违者斩立决。但是为什么到了永乐帝这里不过才一代(如果建文帝忽略不计)那块铁牌就给砸了呢?这恐怕与永乐帝政治斗争的需要不无关系。作为叔叔夺了正统袭权的侄子权的他,尽管有清君侧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他自己心里也明白,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人包括许多在朝者非议肯定不少,为了钳制舆论,消除政敌,于是他先后设立了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关大肆镇压异见,而这些专政工具当然掌握在他身边可掌控的太监手中,自是最放心的。那么旧规一破,
加上永乐帝的统治时间又长,后代除了沿袭谁还有勇气去拨乱反正?且对于皇帝来说,这是巩固私权的有力工具,又有谁愿意放弃呢?于是,本想彻底革除弊端、能让后代治政上留下清气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没承想他的子孙反把他的朝代演变成了一个历史上“宦官当道”最盛的朝代。历史真好像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是制度埋下的种子。没永乐有别人。没郑和也有别人

是他后面的皇帝把宦官的权利变大的

东汉时期的的“十常侍” 比明朝的更甚而无不及 本来宦官是没有学识的 后来为了方便传达皇帝的命令 就让他们学习四书五经 所以导致他们可以和文官相抗衡 再加上他们的位置更接近于皇帝 有的甚至是皇帝打小就与他们在一起 更有种感情~因此 宦官当道不是谁的错 或者是谁造成的 而是当时国家的需要 皇族的需要~

不是的。历朝历代都有“宦官当道”的例子。到明朝尤以为盛罢了。但明朝的“宦官当道”的确与永乐帝大有干系。
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此外,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