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鹤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03:54
①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鹤楼》的诗中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因为这首诗实在太家喻户晓,结果反宾为主,倒不是诗因楼而名,而成了楼因诗而存,以致人们能够习惯鹤去楼空的怅惘失望,而绝不能承受诗存楼无的遗憾。所以拆楼以后很长一段岁月。虽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并没有动手重建,但是从未有人敢说一声从此不修黄鹤楼。最后。到底将楼修了起来,而且修得更堂皇。
②同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找到。八十年代的江西南昌,终于把烧毁数百年的滕王阁重新建造了起来,那还不是因为初唐名人的文章么?还有岳阳楼,因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而闻名遐迩。醉翁亭,—经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的《醉翁亭记》一文鼓吹,成了著名景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古战场,也因苏东坡的词与文,而赋予了令人陶醉的色彩。所以说,文人的笔墨,一旦与风光揉和到一起,成为名胜佳迹,便是永远也抹煞不掉的存在。
③由此想到,对于文化名人的最好纪念,倒是应该在他们与山水的关系上做做文章的。近几年,故居热十分流行,其好意当然值得肯定。但一旦热情过度,便有泛滥成灾的可能。如将太多的故居留存下来,对住房相对紧张的中国城市来说,会成为不胜其烦的负担。因而,对于文化名人来说,若是想留名,还是学一学崔颢,写出一首《黄鹤楼》来,那才是真正的永恒。 (原文有改动)
19.“一首不朽的诗,使一座建筑物流传千古,哪怕是拆了还得重建。”这句话是第②段的首句,请仿照这句话的样式,自拟话题写一句话。(2分)
仿写:
20.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列举了大量事例和引用了不少名句作为论据,请你指出这些论据有何特点: 。(2分)
21.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指出它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再请你从所学的课文中举一个例子加以印证。
答:(1) (2) (3分)
22.为什么说“对于文化名人最

①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鹤楼》的诗中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因为这首诗实在太家喻户晓,结果反宾为主,倒不是诗因楼而名,而成了楼因诗而存,以致人们能够习惯鹤去楼空的怅惘失望,而绝不能承受诗存楼无的遗憾。所以拆楼以后很长一段岁月。虽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并没有动手重建,但是从未有人敢说一声从此不修黄鹤楼。最后。到底将楼修了起来,而且修得更堂皇。
  ②同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找到。八十年代的江西南昌,终于把烧毁数百年的滕王阁重新建造了起来,那还不是因为初唐名人的文章么?还有岳阳楼,因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而闻名遐迩。醉翁亭,—经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的《醉翁亭记》一文鼓吹,成了著名景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古战场,也因苏东坡的词与文,而赋予了令人陶醉的色彩。所以说,文人的笔墨,一旦与风光揉和到一起,成为名胜佳迹,便是永远也抹煞不掉的存在。
  ③由此想到,对于文化名人的最好纪念,倒是应该在他们与山水的关系上做做文章的。近几年,故居热十分流行,其好意当然值得肯定。但一旦热情过度,便有泛滥成灾的可能。如将太多的故居留存下来,对住房相对紧张的中国城市来说,会成为不胜其烦的负担。因而,对于文化名人来说,若是想留名,还是学一学崔颢,写出一首《黄鹤楼》来,那才是真正的永恒。 (原文有改动)
  19.“一首不朽的诗,使一座建筑物流传千古,哪怕是拆了还得重建。”这句话是第②段的首句,请仿照这句话的样式,自拟话题写一句话。(2分)
  仿写:
  20.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列举了大量事例和引用了不少名句作为论据,请你指出这些论据有何特点: 。(2分)
  21.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指出它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再请你从所学的课文中举一个例子加以印证。
  答:(1) (2) (3分)
  22.为什么说“对于文化名人最好的纪念,倒是应该在他们与山水的关系上做做文章”?把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填在括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