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眼睛一秒内能接受多少幅画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2:23:41
1秒内接受多少幅画面,且这些画面是随机的么,还是依序什么规律?

若能给出明确的答案,那能否告知如何证明出这个结论的呢?

是否有相关试验认证呢?如何认证的呢?

请各位博学之士多多指教

这和人有关的,老电视的画面显示是每秒25帧,电影是每秒24帧,一般人就已经区别不开了,是连续图像,而有些人就会看着闪,如果是随机的话一般可区分开10幅以上

建议您看一看数字图像处理方面的书,好的该类书籍,都会在开篇详细讲解人眼视觉原理.

具体数据我不记得了.

人眼视网膜上视觉细胞直接接收的数据相当大!
眼球中的的神经元已经对其进行了处理.
到达大脑的视觉信息已大大减化!
否则大脑会累坏的!

那么甚么视觉信息进入大脑呢?当然是大脑想要的特定信息--影响它的,有主观因素,也有潜意识因素.

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视觉原理可是一个大学问啊!

补充一下:所有与视觉相关的技术都用到了视觉原理,包括显示技术(电视等),彩色出版印刷,绘画等等

视觉暂留留下的强度会随时间衰退,一般0.2秒还能算作残留

但一般认为1/16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早期的无声电影多半是16张/秒

为了把声音录制到胶片上,现有电影才改为24张/秒

电视机由于并不是处于黑暗的环境中,加上荧光粉残留亮度时间短,采用电子扫描,才会有25张,主要也是和电网频率50hz的关系

作为电子扫描,一般认为85Hz以上的逐行,使眼睛看起来不累。

(这些画面是随机的么,还是依序什么规律)这问布明白什么意思

如何证明:实践得出

视觉暂留的时间差不多是1/24秒。因此说人眼能够接受的单幅画面应该不超过24幅。超过的画面会发生重叠和影射。也就是说画面会连续化,如果是随机的,可能产生混乱效果,如果是次序变化的,就成为了动画,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理论]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如果连续画面,理论认为十六分一秒接受一图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人的感观通过神经传导,眼到大脑时间忽略不计
理论数目也就十六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