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结果HBsAg+是什么病,怎样治疗?请详细解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1:53:31

HbsAg是1963年由Blumberg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首先发现的,故开始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说的“奥抗”,后又被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4年被正式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实际上就是一项肝炎病毒的外壳部分。在血清中查到它的时候,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含有病毒颗粒,因此并不能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以及传染性强弱、预后等问题。目前血清HbsAg阳性仅仅作为HBV感染的标志。
HbsAg一般在乙肝患者转氨酶(ALT)升高前2~8周的血清中出现。患者进入恢复期后,HbsAg的滴度可逐步降低;当患者血中出现抗HBs时,HbsAg可消失。由此可见,HbsAg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临床发现,一部分患者HbsAg在血清中可持续存在,原因可能是编码HbsAg的病毒基因与患者的肝细胞DNA进行了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地复制HbsAg。
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但在血中可检出HbsAg。这类人通常被称为HbsAg携带者,也叫健康携带者。我国健康携带者的人数超过1亿。其中,大部分可持续携带HbsAg数年、数十年,甚至终生携带而无临床症状;小部分人在平衡被打破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人感染HBV后,绝大多数外周血中会出现HbsAg,一般含量在5ng600μg/ml。据文献报道,献血员中发现的HbsAg携带者最低含量为0.2ng/ml,含量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也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基因发生变异者等。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由于肝细胞以合成HbsAg为主,很少或不合成HbsAg,因而外周血中也可能无HbsAg。
人自然感染HBV或注射了HbsAg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HBs。但如果病毒的有关基因发生了变异,机体所产生的机体对变异株便没有作用,感染者血清中可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有效地预防这类变异病毒的感染。
HbsAg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而且还存在于许多体液和分泌物中,如唾液、尿液、乳汁、精液等。
目前,国内最常使用的测定HbsAg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