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蝙蝠侠现象(急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8:25:53
电影赏析

新京报:“蝙蝠侠”为什么这样火

我相信当观众看到蝙蝠侠站在香港的摩天大楼之巅、俯视的却是一个叫“歌谭市”的罪恶之城()时,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救赎感。结尾蝙蝠侠成为“不得不这样战斗的无名战士”,其悲情气息大概也会让电影院里每天为油价上涨而拼命的上班族们感到“兄弟,我与你同在”吧。

《新蝙蝠侠2:黑暗骑士》———就在你念完这几个字儿的工夫,这部电影可能又破了一项票房纪录。

这种情况令人想起股票,而且是中国股票。中国股票的特点是不仅有一大堆令人昏厥的数字,而且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的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它、没参与过它,那么你简直就不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

其实在《黑暗骑士》之前,“狂破纪录”这样的电影新闻从来不是什么大事儿。大片多了,《蜘蛛侠()》、《怪物史莱克》、《星战》……哪年没个两三部?就是今年同一档期,也有《地狱男爵()2》和《机器人瓦力》。贯着“蝙蝠侠”名字的电影随随便便拿几周票房冠军更没什么了不起。但《黑暗骑士》就怪了,它压根不是奇观型的大片。站队的话,它跟《盗火线()》是兄弟,跟《蜘蛛侠》、《超人》之类根本不属于同一种生物。

这说明什么呢?希斯·莱杰的死肯定是贡献了相当一部分的票房,华纳集团的大规模营销也功劳卓著,但仅这两点就足以让《黑暗骑士》一举突破《泰坦尼克()号》占据了十年的记录吗?

据统计,令本片如此不可思议的原因和当年《泰坦尼克号》成为“世界之王”的原因是一样的:大量观众重复观影,大龄观众和家庭观众比重增多。所以结论似乎只能是:观众买账。而且这里的观众不只是美国观众,在IMDB的投票统计上,美国网友投了8万多票,非美国网友投了7万多票,这些人共同把《教父》挤下了冠军宝座(《肖申克的救赎()》倒是没有改变千年老二的命运)。虽然不断有人质疑是黑客把《黑暗骑士》“黑”到了这个位置,但滚滚大潮中的阴谋论似乎更说明其文化现象的强悍。

为什么如此多的观众这么爱看一部没有视觉奇观的犯罪电影?有人说这是影片的深层内涵和当今世界产生了共鸣。比如:恐怖分子和暴民对常规社会的挑衅和袭击,歌谭市的“1984”式反恐,司法和金融机制的彻底堕落,被逼上绝路的个人正义,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