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本主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4 16:50:40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家,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于自我完善,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在心理学诸多学派中,我也更倾向与人本注意流派,即人的主观意识的成长意愿。 在精神分析派中,阿德勒认为由于人生来都有各自的缺陷所造成的自卑感促使他们去追求完美,阿德勒理论的实质不就是马斯洛理论的核心,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么? 包括后来的弗洛姆,他认为爱是人生活中的原动力,不也是一种自我完善么? 那么为什么阿德勒等人属于精神分析学派,而不是人本主义呢?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创造性自我 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主观体系,它解释个人的种种经验使之有意义。它追求经验,甚至创造经验以帮助个人完成他独特的生活作风。创造性自我使人格有一贯性、稳定性和个性。它是人类生活中活的因素。

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个问题分析,所以有不同的名字。就像唯物和唯心一样,都是对同一个问题的阐述,有99%的含义相近或相同是正常的.

可能是因为人本主义太绝对了吧,涉及到唯心主义,毕竟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更多只停留在思想层面。

心理活动的能量,即神经中枢的兴奋。
当里比多发生作用时,我们就发生一种心理兴奋状态。
里比多和本能有什么区别?
本能包括膝跳反射等简单的反应,而里比多不包括这些简单的反射。
但在精神分析的某些文献中,里比多可能等于本能,但这里的“本能”是里比多的意义,而不是生理学上本能的意思。
里比多包括性里比多和攻击里比多两种。
弗洛伊德的观点,可能更偏向和生理类似意义的表达,因为他是倾向生理学的基础的。
不过他也认识到这和简单的生理兴奋不完全相同,它是比较高级的“生理”兴奋。
但也不是所有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02.07-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从小因患脊柱症而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 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