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是什么修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6:42:04
不是反复,是一个很少见的修辞.

就遣词造句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写法了,并没有什么修辞手法。但从前后文来看,我们却读到了鲁迅的苦闷之情。
有一株枣树,目光移动,还有一株枣树,如此交待使得文章更有方位感和画面感。
人在孤独之时,容易注意到细而小的画面,比如墙上的一块斑点,甚至无意识地把斑点周围的画面虚化。也有可能在鲁迅的视野里,并非一下子发现两株枣树,而是有先后之别。如果两株枣树相隔很近,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并非没可能哦,尤其是在有心事的时候。
在那样清如水冷而寂的夜晚,想起这几个月的遭遇,心里自有一股难以排遣的苦闷,望向院子,试图寻找舒缓情绪的景致。遗憾的是,除了枣树还是枣树,并无惊喜,正代表了生活了无新意。
最后,一株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还有一株也是,有一种反复咏叹孤独的语感,正是鲁迅彼时心情的映照。
《诗经》便有不少咏叹的写法: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国风·召南》江有汜。
背景:

1923年7月,周氏兄弟失和。
1924年5月,鲁迅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居,和母亲、朱安居住,陷进朱安的传统婚姻和许广平的新式自由恋爱漩涡里。
“五四”之后,《新青年》因为诸人政治倾向不同而导致分裂。
《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后来收录在《野草》一书。鲁迅也1934年10月9日给萧军的信中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我希望你脱离这种颓废心情的影响。”

我记得好像是后来一个苏联作家创的手法,鲁迅这篇秋夜写在他之前,大致手法相似,没记错那个苏联作家是1924年创的。

重复

直接写成 我家有两棵枣树多好

哦~~~
这篇文章我也做过!
当时觉得是废话,实际上老师说是强调了枣树在作者心中的重要性。言犹未尽之感。

这也是修辞?反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