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第二次圈禁十三皇子胤祥的原因是什么?圈禁了多长时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0:39:27
如题

关于这个这个史书上没有确切的记载。
其实清朝的《清史稿》中有很多历史都是后来的人为避尊者讳而修改的。以康熙年间往后犹为严重。
十三不是在雍正年间当了王爷嘛,所以这段历史当然要被模糊的。
---------------------
没法找到~但这种猜测并不是没有依据,因为他是标准四爷党,胤镇登基后的对怡亲王的态度很能证明。但却在九王夺嫡最后争夺最激烈的十年中的史料里没有任何痕迹(康熙过生日时露过一次面)。以十三本人的实力,这太奇怪了。这种猜测说法开始流传于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那套书,后来电视剧拍出来就说得更广了~其实这是在清史稿等正史中找不到的~真正的历史谁也不知道...
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后,康熙帝对允祥的看法发生很大变化,允祥的地位一落千丈。
《皇清通志纲要》载: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违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开释。”该书作者系允祀之子弘旺,他将允祥同废太子及皇长子允礻是并列,与其他皇子相区别,从而透露出允祥在一废太子事件中过愆甚重。但后人也因此而产生误解,认为皇十三子允祥从此被长期监禁,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才放出。事实上,允祥不久就被释放,翌年(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巡塞外,他在在随行皇子之列。但此次康熙帝将他带在身边,绝非示以宠爱,而是具有防范之意。
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康熙帝在允祉、允祥和允禵3人的请安折上朱批:“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可见,允祥虽被开释,但康熙帝对他已失去信任,故令允祉、允礻题等皇子加以管束。允祥与其他皇子一起恭阅上述朱批,所受刺激之大,尴尬羞愧之状,皆不言而喻。

再有:当大阿哥允褆被圈楚,允礽复立为皇太子后,因太子而受委屈的允祥也会得到相应的嘉奖,封以爵位,而不会反被康熙帝打入另册,与其他皇子区别对待,甚至在一废太子事件早已完结后,仍不为康熙帝所原谅,被斥之为“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封建时代,如果皇帝认为某位臣子不忠不孝,其贬责之重,非同一般,仅此一语,即可致后者于死地。倘若允祥只是犯有一般过错,爱子如命的康熙帝,绝不会出此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