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的昨天和明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6:13:22
帮忙找一个【两岸的昨天和明天】文章,大概两三千字左右

海峡两岸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因而,我只能有“遥想”的份了。
  马英九已经是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只是等到2008年5月正式行使权利。人们对于两岸的关系总是充满着期待,有理解和不解,还有悲伤与无奈。偌大的一个中华民族,就是难以面对这般隔绝的历史和现状,无法在短时期内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不扯远了,就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
  先说说萧万长的“口误”。
  萧万长2007年10月访美,是早就定下来的事情,他的行踪很受两岸民众及美国方面的关注。萧万长在美国的演讲主题为:“迈向一个坚强、稳健而正面的台湾”,阐述国民党未来执政理念——将竭力扮演东亚区域的“和平缔造者”。他说,国民党若执政后,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努力与对岸重启对话,尽快与对岸就直航问题协商。萧万长强调,国民党要让台湾作一个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意即“和平的缔造者”,而非“麻烦的制造者”。
  不过,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据台湾TVBS报道,9页长的讲稿中,萧万长两次把文稿中印的“台湾”二字,改说成“我的国家台湾”。说其在意料之外,是因萧万长最近的言论颇符合两岸民众的利益,譬如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三通”等等,这些言论与“台独”思想大相径庭,现在萧万长突然称台湾为“国家”,听起来当然刺耳;说其在意料之内,是因政治人物从来有自己的政治目的,一言一行必然符合自己的政治利益。
  不用怀疑,萧万长的用辞自然是“有意为之”,他的“国家”观念当然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我们必须看到多年来的一个历史成因。李登辉执政的12年,他精心制造一种新的“台湾主体意识”,陈水扁执政后又继续加以锻造。简而言之,“台湾主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为塑造一个台湾的“国族观”。其基调是:凡生活在台湾、认同台湾的人都是新台湾人,新台湾人是台湾的主人,台湾是一个事实“独立”的国家,台湾的利益与命运应该由2300万新台湾人决定。
  毋庸讳言,这样的论调比“台独路线”更有市场,几乎80%以上台湾民众赞成这样的论述。“台湾主体意识”较早先“台独”制造的“台湾自古不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一部分”等极端“理论”有更大的空间,更容易被多数人认同。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现代认同”,对自我身份的人同是现代人所孜孜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