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成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2:03:05
简述中国古代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中国农耕文明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但并非只有农耕经济一种成分。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人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从事家畜养殖和制陶,雕刻玉石,玛瑙,象牙等手工艺制作活动,夏朝,商朝,青铜制造有了相当的规模。西周已开始使用铁制农具。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西汉时,已重视兴修水利。采矿和冶铁业有了大的发展,铁制品成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当时还能制作出带花纹的丝织品,漆器制作相当精美。

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后,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和南北经济交流。另外,隋朝已经能够建造高五层的大船。著名的赵州桥是当时的工匠李春所建造的。

唐朝的经济空前发达,在不少地方设立商馆,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北宋,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北宋时期发明和完善的科学技术。

明朝是微露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丝织行业中,出现了出资经营“机房”的“机户”(雇主)和靠出卖劳动力领取工资为生的“机工”(雇工),机房就是手工工厂。在商业行业中,出现了通过提供原料,收购产品的方式来控制小生产者的包买商,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清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多元化经济成分更加繁茂。在丝织业,棉布业,造纸业,冶铁业等行业中,手工工场有增加的趋势。商业资本数额增大,包办商人数增多。对外贸易渐渐集中到广州口岸,丝,茶,瓷器等土特产远销欧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的,同时农耕经济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包括手工业、水利、采矿、冶铁、纺织、造船、建筑、贸易等。

来源:http://www.unjs.com/aeconomy/jj/aeconomy_3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