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宗教和艺术的形上本质及其和哲学的关系 简答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3:06:37
着急 谢谢 打得好加分

我对这些了解的不多.只知道艺术是为了表现人的思想,抒发情感,宗教的现实目的也是这样.人可以不相信宗教,可是看到某些美好的艺术品就被迷惑,或起了某种崇拜.从这点看,艺术跟宗教本质上研究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说是这样,更接近于心理学.
  我对艺术研究的太浅,讲点资料说说宗教和哲学的关系.也许有用.
  人类哲学的最高峰就在于佛教,这是世界公认的.佛经上讲的理论高深莫测,目前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超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
  比如,释迦牟尼佛认为,诸行无常.我理解成,无常性就是真理,或没有真理就是真理.世界上的一切真理,法则都会随着业力而改变.人类研究到量子物理学以后,所有的经典物理学都被推翻了.根据佛的说法,量子物理学也终将被推翻.
  《金刚经》中有一著名的哲学公式:“佛说——即非——是名——”
  换个说法就是:“说是什么,就不是什么,也就是什么。”这是我学习《金刚经》非常深刻的一点收获。说它是个公式,是因为它通用,是真理,是可以套的。今天,我们就来套一套看:
  说是个人,就不是个人,也就是个人;
  说是同学,就不是同学,也就是同学;
  说是时间,就不是时间,也就是时间;
  说是西方,就不是西方,也就是西方;
  ……(这涉及到相对论、模糊理论、量子物理、测不准原理等知识,我们再回忆一下《道德经》中开篇也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此等等。
  现在解释第一例。
  说是个人,这个人是一个概念,是一个抽象,它已经经过舍象,舍去了具象——舍去了男人,女人,白人,黑人,老人,小人……等。
  就不是个人,是因为既然是抽象,是概念,它已经没有了自体。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具体的男人,女人,具体的张三、李四、王老五……。
  末了,也就是个人。这是为了方便,因为我们讲话时总不能一气把张三、李四、王老五……全说出来。
  现在解释第二例。
  说是同学,这同学二字也是一个概念,是人们假借而来的一个名词,事实上并没有一个实际存在的某个同学。例如:我们班上有36位同学,这是为了说话方便而已,实际上拿不出一个“同学”本身来看一看。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张三、李四、王老五。同学只不过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