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历史文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9:44:15
侗族历史文化(文字)

由于以前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

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

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是侗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

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

的尊重。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

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

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历史文化:
   自唐朝以后,侗族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或派驻官员或任命当地开明土著为地方官员,这些官员后来均成为侗族世袭的统治者。
  清初实施“改土归流”,清朝对侗族人民进行直接统治,土地日益集中,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
  但是,侗族社会内部某些氏族组织残余,例如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合款”,仍普遍存在。
  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
  “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
  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
  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为287万人,十年人口减少近10万人。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