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书上称那些女子很多都是称什么氏,连皇帝的公主都是称长公主之类的,为什么这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9:56:39
那不是很多女子都不知道名字了吗?

古时女人嫁入夫家后便从夫姓,地位低下导致留名的很少

古代女子要名字来没用啊,又不抛头露面!

总的来说,上古时代,也就是商周时候乃至以前的一段时间,社会还没有从原始部落的体制中完全走出来,所以,就有了姓、氏之分。比如姜子芽,他就姓姜,氏吕;吕相当于是他们那个氏族的姓,有点图腾的意思在里面。

说到女人一般不在外边行走,不抛头露面,按理说其实她们连姓都可以不要的,因为没有用啊~不过,女子却为什么要保留姓呢?

这涉及到古代乱伦禁制的问题,在商朝,讲究五服不通婚,比现在的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不能通婚要严格;而周朝更严,百世不婚,也就是说只要同姓,就不能通婚!女子保留“姓”就是为了区分能不能通婚的。

比如,周朝时期,鲁国是周公旦那一支传下来的,姬姓;吴国是周太王(周文王的爸爸)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就是周文王的两个伯父传下来的,也是姬姓;曾经有一代鲁侯娶了吴姬,被孔子嘲笑得很惨,直接就说他不知礼节!

春秋战国的时候,女子的姓都在后边,比如齐国的女儿,出嫁之后都是叫齐姜(有的女子有谥号,比如哀姜、文姜等)、周天子的妹妹啊女儿啊什么的出嫁,那就称王姬,吴国的吴姬,鲁国的鲁姬,秦国的秦赢等……

到了再后来,理学昌盛之后,有了三从四德,女子就要随夫姓,比如一个姓李的女人嫁给了一个姓张的男人,那么别人就要叫这个女的“张家娘子”(口头称呼)、“张李氏”(书面称呼)。

当然,有一些不是特别注重理学的,比如明朝王阳明之后的心学建立起来之后,虽然信的人很少,但是信心学的人一般就不会太注重这些“礼节”,他们也会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字。

女人的名字时兴起来的时候应该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而到了建国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像“张李氏”那样的称呼了……

我同意3楼同学的观点

只能说古代女子的地位太低了

地位低,没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