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国军战斗力这么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3:57:20
上百万的军队,好像也从外国进口了不少武器,为何在日军面前就不堪一击

确实差。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养成问题;二是日军的装备及作战训练素养高。
  第一方面。a.兵源:虽然当时国军兵员众多,但其军队作战素质低,因为中国当时并没有系统的、正规的义务兵役制度,完全是靠抓壮丁补充兵力,而壮丁的主要来源是当时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比较低下。而且其中不乏谋生计者居多。 b.武器装备与军事训练:国军当时大多数部队的军需物资都比较匮乏。从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及宋希濂的三十六师等部队大量装备大刀这一项来看,其军事物资,特别是枪支弹药的缺乏。甚至出现一战后期,沙俄军队出现得多名士兵共用一支步枪的情况。此时的国军部队,除却税警总团、八十七师、八十八师等精锐部队装备有如M1903A1步枪、kar-1898步枪等美式或德式军械外,其余以步兵为主体的部队大多装备“中正式”步枪或更加落后的“汉阳造”步枪。其装备杂乱,无法形成科学的武器装备制式体,系补给困难 c.军队内部派系林立,彼此之间协同作战能力极弱,且各怀鬼胎,均想保存实力。比如判据山西的晋军领袖阎锡山、滇军龙云、卢汉、桂系白崇禧、李宗仁、亲日代表何应钦等均是其中代表人物。由此可见,国军内部向心力缺乏,不能凝聚强大之战斗力。 此外中央军与地方卫戍部队的军饷待遇及补给待遇更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待遇的悬殊,使得军队内部更加分离,不少地方卫戍部队更是在日后投靠伪中央政府,沦为伪军 d.缺乏正确的抗争路线,“片面抗战路线”,“速胜论”,“速亡论”等错误方针使得军队官兵的作战意志涣散,厌战、惧战情绪深重。e.国家连年战乱,积贫积弱是装备差,兵员素质差,战略战术差的根本原因,因为它们都需要强大的经济来支撑!
  主要是这五个方面,其它的,在此不便论述。
  至于第二个大方面,相对的,日本军队建立有比较行之有效的战争机器,并为侵华酝酿已久。其运作到位,装备制式化,现代化程度远远高于中国兵员素质较高,且组织严密。此外,日本的部队大多来自同一个地域,其乡土性质重,部队更加具备凝聚力,战力也较强。日本军队在二战时的亚洲各国当中,现代化程度最高,各兵种间协同作战能力较高。
  比如,日本在二战时期一个高级军官的培养流程大抵是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蒋介石、何应钦均毕业于次校)-帝国陆军大学
  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的佼佼者才能升至陆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