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王蒙的创作为例,论述反思思潮中“复出”作家的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5:07:29

在写之前,先坦白一下,许多资料是通过网上整合而来的。

要先了解王蒙,应先探讨一下他所身处的年代。王蒙,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期间学会的维吾尔语。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文学》主编。1986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同年6月任文化部部长,1990年卸任。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人民文学》主编等职。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可以看出王蒙身处的年代是有比较浓的政治色彩的,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写作或多或少的就会受到政治的影响。知道了这个,再来探讨一下王蒙的的创作特点,就简单了一些。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王蒙的小说大都涉及政治,《青春万岁》中那饱满的政治热情得到较为充分的抒发;《悠悠寸草心》表现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于部的殷切期望;即便是后来借鉴西方现代派创作技巧创作的一批被称为"意识流"的小说,如《春之声》、《夜的眼》、《布礼》、《蝴蝶》、《海的梦》和《风筝飘带》,从创作的主题来看仍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只不过作者创作的姿态与以往相比显出了矛盾性:"一方面,整个身心被这种意识形态所浸透,他的艺术构思中不由自主地会流露出对为此奉献了他青春、理想和爱情的岁月员真诚的抒情。可另一方面,他也为自己曾经付出过,然而被历史证明是无所谓的代价恼怒不已。"
王蒙的政治色彩浓烈的小说,大多是以一种寓言化的方式构成的,《杂色》是这类小说中最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