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绿色阅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5:34:57
帮一下忙吧!学校里要我们写一篇关于 绿色阅读 的作文,不少于800字哦~

绿色阅读:“双赢”的支点
杨咏梅
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怎样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广泛阅读和升学考试之间,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什么老师和学生都认为阅读非常重要,却同时抱怨没有时间读?老师推荐的必读书遭到冷遇,是经典离学生太远,还是学生缺乏起码的文学鉴赏常识?
清华附中的赵谦翔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的“绿色阅读”理念,使语文回归到“教阅读”、“教作文”与“教做人”统一的天然属性上,远离唯考是图、急功近利的灰色阅读,但由于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同样可以挑战应试、决胜高考。以绿色阅读为支点,赵谦翔的学生获得了素质培养和升学考试的“双赢”。
课外阅读能力要在课内培养
绿色阅读,用赵谦翔的话来说,就是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阅读,即以人为本的、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阅读方式。
说到现在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赵谦翔的评价是“糟糕”和“失衡”:一方面是不爱阅读,迷于网络和游戏;另一方面,即使阅读也多偏爱轻松、肤浅的武侠、言情,而回避严肃、深刻、感悟人生的作品。“前几天看了上海的毛荣富老师写的《文学少年败于高考的警示》,很有同感。”赵谦翔说,“高中生正在经历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重要转折时期,但鲜有人能写出阳刚大气、严谨纯正、雄健有力的文章。毛先生认为认知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是这一代中学生写作的通病,不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就会降低整整一代人的认知水平。我把这篇文章读给两个高一班的同学听,97%的学生都说自己偏向感性,而理性不足。实际上,写作的问题根子出在阅读上。要想给写作‘补血’、‘补钙’,先得治愈阅读中轻视思想、崇尚感觉、轻视严肃、崇尚调侃的流行性‘脑膜炎’。”
“这种趋俗避雅的现象,其实是中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表征,责任在教师。”赵谦翔认为,动机的功利性,使某些教师把学生捺入题海,让原本极富情感与个性的阅读鉴赏,蜕变成寻求标准答案的枯燥无味的机械训练。这种训练往往导致学生在阅读鉴赏中“高空作业”,大而化之地为作品贴上一些现成的标签,根本不懂得体会意境、揣摩语言、品味情感,因而也就无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前些日子,赵谦翔听了一节高一的散文鉴赏课,一些同学对张承志的散文《汉家寨》只凭感觉、毫无理由的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