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红外探测器与被动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有何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8:13:50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目前此类探测器有二光束、三光束还有多光束的红外栅栏等。一般应用在周界防范居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范距离远,能达到被动红外的十倍以上探测距离。
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探测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

主动的,自己带有红外发射装置,接受器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实现监测;被动的,无发射装置,接收器接受被监视区域的红外辐射源,实现监测。
由此可见,主动式可以不受被监测物是否能够辐射红外线的限制,监测范围更广一些。

查了好多地方就是不明白 为什么说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设备造价高呢?是由于被动的用的CCD很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