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21:02:02
1.目的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设计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设计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读者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小算法,而设计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致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机器是比任何教师都严厉的检查者。
2.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安排了十个设计题目,各题的训练重点在于基本的数据结构,而不强调面面俱到。这些题目与教科书的各章只具有粗略的对应关系,一个设计题常常涉及几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所有题目的难度相比计算机专业有所降低,但仍有一定的系数保证。
每个设计题采取了统一的格式,由问题描述、基本要求、测试数据、实现提示、和选做内容五个部分组成。问题描述旨在为读者建立问题提出的背景环境,指明问题“是什么”。基本要求则对问题进一步求精,划出问题的边界,支出具体的参量或前提条件,并规定该题的最低限度要求。测试数据部分旨在为检查学生上机作业提供方便,在完成设计题时应自己设计完整和严格的测试方案,当数据输入量较大时,提倡以文件形式向程序提供输入数据。在实现提示部分,对实现中的难点及其解法思路等问题作了简要提示。选做部分向那些尚有余力的读者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能开拓其他读者的思路,在完成基本要求时力求避免就事论事的不良思想方法,尽可能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解法,使得程序结构合理,容易修改扩充。
本设计题目编排的策略是:一方面使其难度和工作量有保证,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的辅助和可以模仿的成分也较多。当然,还应指出的是,提示的实现方法未必是最好的,学生不应拘泥于此,而应努力开发更好的方法和结构。
3.内容
库存模型的维护
【问题描述】
以链式结构的有序表表示某商厦家电部的库存模型。当有提货或进货的业务要求时,需要对该有序表及时进行维护。每个工作日结束之后,将链式结构的有序表中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6.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 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即区时,又叫标准时。
区时的计算原则:东加西减
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有几处转折的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为了使1800经线通过得国家和地区处于同一日期,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此它是曲折得。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 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