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危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8:24:01
如题 请详细回答 谢谢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统治时间

1927年11月—1928年4月

1930年6月——1930年9月

1931年1月——1935年1月

出现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纠正右倾同时,革命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革命急性病也迅速滋生。

新旧军阀混战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从主客观上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党内出现了急功冒进思想。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米夫在不了解中国革命形势下对中国革命采取了错误指导,提拔王明上台。

内容表现

①革命性质上混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②革命形势上不切实际的强调夸大敌人统治危机③革命实践上执行仇视民族资产阶级政策

①革命性质上混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②革命策略上反对农村包围城市③阶级斗争上主张没收民主工商业、消灭富农

①斗争形式上主张无条件无休止的罢工和暴动②革命策略上反对农村包围城市③阶级斗争上否认中间派别的力量④革命形势上不切实际的强调革命高潮已来到

指导理论

《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两条路线》

后果危害

第一次:一开始就受到毛泽东等人的抵制,执行的地方很少,危害不是很严重

第二次:导致党在白区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损失

第三次:导致党在白区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总体结论

中国革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不能机械的执行教条主义,既不能“左”,也不能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