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是怎样的心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1:59:30
国人说的“汉奸”,那些做汉奸到底自身是怎么的想法的?比如说汪的“曲线救国”,客观地大家是怎么的看法?

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在广州突破虎门要塞。英军沿珠江北上,两岸数以万计的居民纷纷观看战事,好似战事与他们毫不相干。
1895年甲午战争后,悲剧又重新上演。日本占领了辽东半岛。当时旅顺、大连的老百姓并不惊异自己成了日本占领下的亡国奴,只是对日本银圆同鹰洋以及中国白银的成色和兑换率感兴趣。
在中国发生很多战争中,打垮中国军队的敌对力量并不是过于强大,可是,他们为什么取得了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得不到人民支持。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纣王拼凑了七十万人马,迎战武王的五万人兵马。商军有一大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战俘。他们平日受尽纣王的压迫和虐待,早就恨透亲手杀死纣王以及纣王的帮凶。当周军一开始进攻时,他们就纷纷倒戈,加入了解放军的行列。
宋朝和明朝是当时人口最多,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国家,可是,他们却为当时人口几十万人口的蒙古和满人所灭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敌人入侵,百姓观望或倒戈的呢?
中国社会阶层分裂的根源就是家天下的专制制度。汉高祖取得天下后向其父夸耀说:“看我的家业,与你二儿子的家业孰与仲多?”在帝王眼里,整个国家财富以及人民都是他们一家一姓的产业。
为了维护一家一姓的产业,他们还需要官吏来为他们看家护院,又导致官吏在百姓身上再扒一层皮。封建帝王为了提高官吏看家护院的积极性,往往对官吏欺压百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王朝中后期,帝王统治削弱,为了换取官吏的忠心,他们往往默认官员对百姓敲诈和剥削。必然导致整个王朝资本和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早在明朝的末年,思想家黄宗羲就看到了独裁统治的危害,他指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把天下当作一己之私的“产业”帝王,任意挥霍其产业的“花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来供奉一人或一个集团的糜费和贪欲。帝王和官吏为了积聚自己的财富,不惜涸泽而渔。这种“损不足而补有余”的双重搜刮,是“国家危难,百姓旁观”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能心态,必须依赖外界才能苟活,失去自尊自由.

随波逐流的人,是识时务的人。
从历史上看,任何做法,都是短见,都是苟且。

分别对待 可能汪所说的曲线救国 是他的一个幌子 但可能也真正有这样的作用 只是汉奸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