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助“《新闻调查》出镜记者的素养有那些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1:26:04
求助如题

自信。自信表演不出来,它由内而外渗透在出镜记者的神情、语言包括形体语言当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出镜记者看上去比较令人信服,而有的却很难令观众产生共鸣。对于年轻记者来说,对采访内容掌握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到自信。特别是在一些热点新闻现场,各路记者较多,你是否敢于抢占有利地形,落落大方地在众多同行面前作现场报道,而且是表达流畅、一遍成功,没有点自信,恐怕不行。

激情。好的出镜记者应该能够认识并调动一切因素,自身的、别人的,来感染和影响观众。首先,你得喜欢并享受现场报道这种形式,这样,才能在各种情况下自觉运用,变别人让你说、领导规定你说,成为我自己想说;其次,一进入新闻现场,迅速全身心融入环境,接收各种信息,有意识地激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调整出比较积极的播报状态,通过语言、神态,甚至是情绪,向观众进行立体式的信息传递。2003年,淮河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江苏新时空》的直播小组辗转灾区25个乡镇,8天做了25场直播。最惊险的一次,当车队到达直播地点时,离《江苏新时空》关窗已经不到一刻钟了。大雨如注,大堤上三百多位老乡接龙垒运沙包,劳动号子响成一片,场面非常震撼。时间紧迫,作为出镜记者,笔者用了4分钟先找到负责人了解大概情况,又用了2分钟画了张大堤示意图,之后,和摄像还没沟通完,演播信号就接通了。之所以每个岗位都有这么高的效率,和当时的兴奋状态是分不开的。

冷静。冷静与激情并不矛盾,但绝不等于状态的低迷。出镜记者要学会在新闻现场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在车祸、火灾、比赛现场这些特殊场合,避免跟着大家一起“乱哄哄”,更不能在镜头前表现出失控的情绪,相反,更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寻找最佳出镜点,理顺语言逻辑,设想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以防不备。2006年“神六”飞天,笔者作为出镜记者在航天员费俊龙昆山老家,为央视直播他的父母收看返回舱落地的情景。在不到15个平方米的堂屋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5家媒体的记者,为了抢占有利地形,大家互不相让。在这种状况下,别说出现场镜头,就连拍摄画面都成问题。于是,我等待时机,就在费俊龙即将踏出返回舱的那一刻,大喊一声:“不要挤了,不要伤了老人!”在大家吃了一惊的空档,迅速对着距离不到20厘米的镜头,说了一段费家二老终于看到儿子平安归来的现场报道,随后,我们的话筒线就被人群踩掉了。同样惊险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