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练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1:35:28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⒈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这篇说明文纯粹从语文角度很难解决,其实也考察了大家的生物知识!只有两者都学习的好,才可以顺利完成!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考察的特点!
1.1:简洁明了的说明了它的结构简单,所以小,为后面的说明做好了铺垫! 同时也说明了病毒不具备细胞膜的特点!
1.2:形象的说明了病毒几次变异之后杀伤力次第增大的可能性很小!
2:文章写的有点乱,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
一,从外观,细菌小,病毒更小!
二,从存活方式方式上!
三,从杀灭方式上!
3:病毒是一种体积特别小,变异力强,生存寄托性强,独立生存能力弱,现有药物很难致死的,对人体具有强大杀伤力的一种微生物!
4:本说明文主要阐述了病毒和细菌在体积,存活方式,和对人体危害方式及杀灭方式上的一些区别!

1.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病毒与细菌相比不仅小得多,而且构造简单,缺乏独立生 存的能力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病毒几次变异之后杀伤力次第增大的可能性很小

2.大小、身体结构、独立生存能力、抗生素对它们的作用

3。病毒是指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的可以致病的微生物。
4.病毒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