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证成都武候祠大门(汉昭烈庙)匾为何人书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5:47:37
原由民国时期四川省长刘成勋所题写,现不知是否是原匾额?

刘成勋所书“汉昭烈庙”,下款书“四十八代裔孙成勋献 ”。为魏碑体,功力深厚,每个字紧卷有力,无一败笔,堪称书法精品。

据坊间传原匾早已毁。

现在这一个是否原迹?待考。

 民国时期见于记载的维修只有一次。民国十年至十一年,川军司令、四川省主席、自称为刘备四十八代孙的刘成勋曾对武侯祠内的昭烈殿、静远堂、文武两廊的建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关于这次维修,华阳尹昌龄于民国十一年夏,曾撰有《重修诸葛忠武侯祠记》,碑立于今武侯祠东厢房。碑记中首先谈到这次维修的起因,说:“清道光间,双流刘止唐先生重为修葺而厘正之,六十余年矣,两庑渐陊剥,武侯祠殿尤颓败。徐子休先生闻诸郝君先生分眉,往视而唏。言于刘军长禹九先生曰:‘诸葛公功德在民,蜀人思之。至今游于庙者,不曰‘昭烈庙’,而曰‘武侯祠’。焜耀耳目如此,顾今倾圯,非所以严典式,励观感,人议吾蜀不振,兹见一端。耻何如?且失今不治,益坏,费益巨。”道光后六十余年未大修,塑像损坏剥落甚为严重,静远堂的木结构多已朽坏。于是,徐子休向刘成勋提出了修祠建议。刘成勋欣然同意,即筹集资金,命刘万钟具体负责。工程于1921年8月动工,到1922年12月底完工,进行了十七个月。共用银元14068元1角,铜钱10878千缗,其中只有837元是民间捐款,刘万钟贴补了四千元纸币,其它皆为刘成勋提供。在修建过程中,“屋材微不可用者,悉易以新。初折时度某柱或可用,及发视,白蛾充满,屑簌簌落,故存者甚少,无异新构。”修建完成后,刘成勋在武侯祠大门亲题“汉昭烈庙”匾,并在下款书“四十八代裔孙成勋献 ”。

    这次大规模维修,能在当时那种军阀混战的背景下开展,非常不易。在当时四川各军阀残酷竞争的背景下,刘成勋能拿出如此巨资,确实是动了真情,下了狠心。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他自认为是刘备后裔有关(可能他的家谱上确实这样写)。但不管他出于什么动机,客观上对保护武侯祠做出了重大贡献。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次维修,在以后的军人驻祠期间,更谈不上维修,武侯祠的古建不可能渡过民国劫难。

-------急救!!从成都火车站北站到西南财大北大门坐什么公交车? 大门头上佛 蓝色大门 大门对联 电影兰色大门为什么要叫兰色大门?? 成都武候祠怎么到春熙路 大门无限连 各位老大门好 97大门的连续技 KOF97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