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来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的宣教士的遗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4:08:24
各位看倌,各位朋友,各位弟兄姊妹,想征集所有来西南地区宣传的宣教士的故事,资料,还有现存可以看到的遗迹。本人想设计一条关于宣教的旅游线路,供更多的人一起来经历上帝的大爱和感受主的门徒们如何尽心,尽性,尽力,尽义侍奉主。请各们多多帮助了!感谢之至!
非常感谢大家,在各位的字里行间,我知道好多都是弟兄姊妹!真是感谢主!这些遗迹都非常好!但是由于我人在四川,在四川省中国旅行社工作,所以想从,四川开始然后出四川到云南,然后绕道贵州然后返回成都。这样的话,不但可以把四川灾区结合起来,支持建设,也能更好的让旅游者了解西南三省的福音历程。
所以我想如果大家可以再多帮我收集一些,特别是四川的就更好了。如果神看这个事情是好的,并且祝福的话,我希望可以把这类福音行程发展到全国,让更多的人,在轻松的旅游中可以了解主的爱其实多年前就临到中国,而非现在很多人说的这是洋教!

知道在云、贵、川传教的循理宗教士柏格理吗?他一生大半时间致力于在西南传教,并以石门坎这个偏僻的山村为中心,涉及周边云南昭通、贵州威宁,四川彝良三县,向苗、彝、汉各族群众传教。柏格理后来的妻子埃玛是南丁格尔的学生,南丁格尔选派她来到中国。
从1887年22岁来中国,到1915年因伤寒病逝,以柏格理为代表的传教士建立教堂、学校、医院,苗族有了自己的书写语言,有了自己的小学、中学。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发展了自己的经济,扫除了文盲。所创建的老苗文促进了苗族人民的文化发展。
在循道公会的西南教区,以石门坎为中心,有中学5所,小学96所,中级卫校1所,神学院1所,还有体育机构,除2所中学在昆明外,其余都在苗族彝族的生活区。经过教会40余年努力,整个乌蒙山区三分之二的苗民都可以通读《平民夜读课本》。所创苗文是20世纪中叶以前,各地苗族使用最多的一套民族文字,是迄今为止仍在通行的各种苗文中历史最早的。通过设立储蓄机构,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局部地区的民族压迫也有减轻。同时,这里不但培养宗教和文化,也培养爱国主义,而且还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民族干部。

这个想法很好。

我所知道的西北地区的一个宣教士,瑞典人。上个世纪初来到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宣教,他的中国名字叫孙至诚(Solomon Bergtorom)。

后来他的妻子和四个儿女都来到这个县城定居,当时他有两个女儿在西安一所为外国传道士子女的小学寄读。1911年,他的两个孩子在那个事件中丧生。那天整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几个幸免被残杀。消息传到那个小县城,孙师娘不吃不喝在床上躺了三天,之后他们照样服侍教会。后来他们的小儿子也在一次虎烈拉的传染病不治夭折。

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们仅剩的儿子孙威廉随旅游团重游了这个成长工作和父母埋葬的地方,熟人相见已是老泪纵横,但却倍感欣慰。

1、耶稣在升天时,吩咐门徒:
“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不仅仅是当时的门徒,历代的传教士们,也在传递福音的接力棒。
福音,不仅仅种在耶路撒冷,也将会种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怒江,这样一个偏僻的,至今仍然条件艰苦的地方,也撒下了福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