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投档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2:39:54
是不是只要达到投档线就一定会录取

从省考院和考生的角度来看,录取主是把考生的高考档案向招生高校投送的过程,所以在一些有关招生录取的文件中,把这个过程称为投档。也有的时候,会从高校的角度来把这个过程称“提档”,即高校录取考生的过程,就是从招生高校从省考院提取符合条件的考生的高考档案的过程。
下面以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为例来说明“投档”的具体过程:
1、在录取之前,省考院先根据国家规定和招生院校要求,确定好每个高校的投档数。国家规定最高可按计划数的120%向高校投档,各省为减少退档数,会严格控制这个投档比,正常会控制在110%左右,甚至只有105%。
2、录取开始后,省考院会将全省考生分类别(文、理、体、艺等)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好队,如果总分相同,则再按某些科目的成绩(常用的有数、语、数+语等)排。然后按排好的顺序从第一名开始把每个考生档案向其所填的院校中投放。
3、当轮到某个考生投档时,方法是依次检索其本批次所填的的各个院校,一旦有未招满规定考生数的院校,即把该考生的高考档案投向该高校,该考生本次投档结束,如果一直到本批次所填高校全部检索完毕,考生档案都未能投出,该考生的投档也结束。

院校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各地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招投总分(含政策照顾分,下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而投档高校的最低一位考生的成绩,就是该校的调档线。通常情况下,调档线往往高于录控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调档线等于录控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最关键取决于招投总分是否达到了调档线。
例如第一批的某高校理工类计划30人,填报该校且成绩在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有8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2倍(30×1.2)需投档36份,计算机将这80人按招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36位考生的招投总分即为该校本批次理工类的调档线。学校经审阅,择优录取其中30人,将不予录取的6人档案退回省招办。

达到投档线就会将你的志愿投档到那所学校,但